多年持续原画创作,能熟练把握插画、平面设计与flas的要点。对于游戏中的人物设计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策划方案,设计符合描述的人物形象。美术功底扎实,专业知识全面,能熟练操作Photoshop、Illustrator 、flash、3Dmax等作图软件。热爱绘画事业,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尝试新事物,接受新的挑战!
市场需要经验丰富、工资低的人才。市场需要有自信心、沟通能力强和善于自我推销的人才。市场需要吃苦耐劳,愿意从底层开始干起的人才。但在长时间的比较中,我校学生还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培养价值,因此我校在课程的技能教学上必须符合市场的需求,在学习基础化妆技能的同时了解目前的时尚流行趋势,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就业条件。我校还应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学生资源,以低价位高质量的服务占领化妆师市场,创造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化妆师品牌,创造学校和学生双赢的局面。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对位,突出形象设计、化妆造型两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以项目引领、“工作室化”教学为特点的课程体系。针对相对应的职业岗位技能、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突出“教、学、做”一体的教育理念。结合形象设计模式、业务流程及其相应的岗位群开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本课程将课堂和化妆造型实训室融为一体,教学上采取“情境仿真教学模式”及角色扮演的训练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企业实景图片和专业岗位需求,模拟学生未来的不同工作岗位环境。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教学及实训内容,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种类的工作角色,进行层层递进的专业项目如生活造型、新娘造型和舞台造型的学习实践,并加以严格的专业考核,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目的,形成企业与教学的良性对接,并采取考核成绩与企业实习挂钩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将来在企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本课采用“情境仿真教学模式”,从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教学方法以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为主线,以多种教学方法配合实践项目为载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夯实专业技能为目标,形成立体多样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实践环节采用渐进式、多层次的项目教学法,根据技能训练的不同要求,分为课内训练、课程实训、综合训练、职业能力训练(工学结合)和取证训练。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容美发、彩妆造型、色彩鉴定及服饰搭配能力,另开设与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美容、美发、化妆、整体造型、舞台妆、新娘妆等分段及综合实训,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对国内外知名造型师的成功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教授学生专业造型技巧及运用规律,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并在师生间的不断探讨和临摹实践中,逐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根据不同顾客、不同场合独立设计及造型的能力。
以培养本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工作室化”教学为特色,配置形象设计、化妆造型实训教学所必备的设备。教学上采取“情境仿真教学模式”及角色扮演的训练方法,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及企业实景图片和专业岗位需求,模拟学生未来的不同工作岗位环境。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岗位需求,结合教学及实训内容,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种类的工作角色,进行层层递进的专业项目如生活造型、新娘造型和舞台造型的学习实践,并加以严格的专业考核,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目的,形成企业与教学的良性对接,并采取考核成绩与企业实习挂钩的奖励机制,让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在企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使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运作体系。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博乐体育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美发行业的前进步伐。美发行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在全国各地将出现不可限量的发展盛况。我国美发行业人员将会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2014年美发服务业产值超过1万多亿元人民币,在过去三年中,年均增长率为3.91%,目前行业人员规模超过1600多万人,展示了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空间。而美发经济市场的不断壮大和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必将会推动美发与形象设计技能专业的繁荣与昌盛。
中国城市化建设使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投身到美发事业,大大小小的美发店面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对美发市场来说,美发企业有大有小,有宽有窄,一切皆应适合自己为上,正所谓“兵无常势”,适者生存。而美发业具有投资少,进入门槛低,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要求不高的特点,是吸收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群体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启动和吸收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国职业教育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些个人办的私立美发学校培训时间短,学员只是受1到3个月填鸭式技术培训就上岗工作,学员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掌握美发技术,实操能力差,因此从个人主办的美发学校学习班出来的学员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其结果可想而知。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里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制三年,以往这种马拉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待在学校里学技术,学生的积极性极低,到企业工作出现了不适应企业的工作技术要求等。想走出这种困境我们要借鉴德国的先进教育体系,在师资选择、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需改进;还要将理论、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把学生融入企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博乐体育“工”与“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模式,是订单式培养人才的途径,是校企结合的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重视复合型人才 在美发行业越来越正规化,市场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我们还应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如美学、心理学、营销学、绘画色彩、礼仪等各方面学科,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职业教育日趋规范化,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这几年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职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当今的中国,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美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基于种种原因,很多行业都是经历了衰败后再度复生的。美发也曾经是一个失败的行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它终于脱胎换骨,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一些家长们看准时机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职业高中学习美发技术,使其将来能自食其力。
宏观上讲,2005年对美容美发业是一大冲击,其原因在于专业人员的减少,社会需求量加大;但从微观上讲,却意味着消费者会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准上享受更高层次的待遇,价格上也会更实惠。而我们的发型师则无论从技术、从业素质等方面都要面临着一次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发业也日益蓬勃。大时代的来临,大批的美发从业人员涌入,中国美发业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上犹如被唤醒的睡狮。美发文化的融会贯通,是大势所趋,要使之逐渐走向高素质品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发展路程,就要求各院校的专业教师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任教。
目前许多著名品牌涌入中国,他们为扩张市场占有率,几乎都大力推广加盟店,招聘技术纯熟的美发师来加盟开店,花样繁多。
对于我们这些由国家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美发专业,势必造成压力,一些不懂的学生和家长认为到大型的营业店里学习美发技术要比在学校学得快,学得好,学得多,因此有个别学生在我校学了一段时间就溜走了。这些学生不知道要当好一名美发师是需要掌握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技能不是短时期学成的。在营业店里学不到像一些心理学、美学、店务管理等知识。学校教育学生是全方位的,要培养一名优秀的美发师必须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办学理念也在逐步向新形式发展,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为企业培养订单式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运作程序,形成良好的口碑。真正想把我们的专业办好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其背后饱含着我们职业高中教师的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在创业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知道“知识技术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我们必须经常为自己充电,多学习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掌握较高的美发技术水平……必须摆脱浮躁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多吸收新鲜的、先进的美发技能,以敏锐的感觉,认清我们的教学和市场的需求,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导入新的教学理念,在赢得学生的信任、家长信任的同时又赢得自身专业的发展和飞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美发专业作为培养美发师的摇篮,不仅要教育学生们学好专业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以前我们只重视教学管理,狠抓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忽略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毕业工作后却发现自己的工作方法和顾客总是不相适应。根据对市场的调查结果发觉这样一个道理“要做事,先做人”。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和适应服务行业的需求。在我的教学模式中,每天把精选出来的个人奋斗、激励、感恩、挫折等小文章以各种形式编入到教学内容中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比如,在教学中,我经常带学生们去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孤儿院、敬老院等地方给那里的人剪头。在活动的同时我教育学生们对老人、残疾人、孩子要有耐心,不能怕脏、不怕辛苦、更不能歧视身患残疾的人,面对这些人我们要用温柔的语言、微笑的态度去服务。通过多次去这样的场所锻炼学习,同学们在加强了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交往是用心去沟通,作服务行业的人要学会用关心、爱心、耐心赢得顾客的信赖。
提高师资水平 美发教育者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技优而教”没有接受过高层次教育培训,而作为美发的职业教育者,有着极强的引导性和示范性,我们经过严格的培训――末位淘汰――再培训的过程,逐步形成一支专业过硬、教学管理精良、理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职师资队伍。比如,我校对美发教师培训的方式是分几个方面,语言方面培训、心理学方面培训、美学方面培训、专业技术方面培训等,另外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专业高级教师证书或者专业技师证书,才能上岗任教。
专业建设探索 延吉市职业高级中学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创办于1995年,我们的管理人员、师资力量、办学经验都经历了20年的孕育,现在已经成为部级示范专业。专业本着“以人为本、一专多能、合理定位、满足市场”的原则,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做中学,做中教”为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加大技能训练的实效性。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讨论,为本专业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诸方面献计献策。我专业与延吉市多家一流企业合作,做到高质量的就业安置,毕业生供不应求。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大赛中,美发专业成绩骄人,得到社会的认可,达到学生满意,家长、社会都满意的目标。
业内外一直盛传美发从业人员是低年龄、低文化程度介入,紧接着一句就是“低素质”,妄自菲薄溢于言表。我认为尊重与地位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低龄、低文化程度是事实,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考不上高中、升不了大学的学生,但这些并不代表低水平、低素质。在国外也是同样的现状,不同的是不断的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造就了像沙宣、汤尼盖等优秀的品牌。有学历并不代表一定就有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代表未来。
众所周知,树的成长是不断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过程。向下,稳固树本身,吸收土壤中更多的养分。向上有更多的雨露、阳光滋润。这样,树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有感于树的成长我们应该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它包括经典的训练课、理论课、时尚的现场发型实操课、创意的发型设计课、开拓思路的世界名流派(沙宣、汤尼盖、日风韩流等)技术解析课、秀台表演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每个课程都包含发型设计、剪、烫、染等内容)。每课自成体系,都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达到完美的技术水平,整个课程更是完美的组合。我们还应该聘请一些在美发界中有名气的专业人士来我校作专职报告和现场作秀,使学生打下稳固基础,开拓视野,成长为“专业发型设计师”,而不是理发师或其他。这些课不仅仅是单一技术提高的课程,它更是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融入了科学、专业的美发工作流程,形成适合中国发型师的教学课程,使学生学会用专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不但教技术、技能,教学生懂得什么叫发型设计,而且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素质的自我提升,培养学生更多的基本功训练,培育美发业技能型的高端人才。
[2]刘立君.树立发型师的职业形象[J].美容美发杂志,2005(2).
企业的识别系统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首先是理念识别系统,其次是行为识别系统,最后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研究的对象就是上述识别系统的三个构成部分。[1]艺术设计专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中国的,当时的时代背景非常的复杂以及前卫,正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的初期阶段,社会经济体制最为主要的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市场竞争力非常的小。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首先涉及的不是企业,而是作为高校专业课程执行。企业的识别在缺乏竞争的市场中显得高瞻远瞩,具有非常显著的前卫性。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上分析实际情况,立足于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初步尝试。
改革课程的名称是课程改革最基本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课程名称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第一,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过于空泛,对于相关专业来说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同时也没有从根本上明确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际研究方向,没有明确其实际学习方向。同时,其他非艺术类专业也有着差不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学专业、市场营销学专业等。这就说明,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是一项多学科知识结构集成的课程,涉及很多个学科知识、明确的专业方向,同时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如果我们还是立足于视觉艺术表现这一个方面来实施课程教学工作,那么就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设置艺术设计学科课程名的时候,需要坚持艺术设计“视觉艺术”这一个重要的条件以及原则。
第二,在分析目前艺术设计学科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设计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大部分课程名称设置小而片面,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设计对象没有进行全面的解释以及表述。在此之前,在品牌建立过程中,企业是非常单一的,一般情况下,很少存在拥有多个独立品牌形象的企业,同时,那部分跨行业做多品牌的企业数量更少。大部分企业选取自己的产品作为企业的名字,如太阳神、麦当劳等。[2]在上述基础上完成的企业视觉形象设计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以及产品品牌视觉系统的全面覆盖,且实现品牌形象跟企业形象的一致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品品牌形象所发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直接跟消费者发生关系,深入人心。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同时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大部分企业选择更新经营模式,完成多个独立品牌的构建以及拥有,完成多品牌战略工作。不管是哪一个独立的品牌,都可以按照需要完成独立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构建。例如,腾讯公司旗下的互联网产品、宝洁公司旗下的洗护品牌产品等。[3]上述类型的企业旗下有很多的独立产品,同时还树立了大量的独立品牌形象。分析设计专业课程,发现企业的视觉系统设计跟产品品牌视觉系统设计之间针对的对象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如果只是分析品牌形象设计,而独立完成新课开设,那么就会存在明显的不科学性;如果将其进行统一命名,也存在歧义。目前,大部分非企业可以实现视觉形象系统的有效设计,其中大部分会跟相关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区别于商业化的企业属性,对其进行企业的定义是不合理的。所以,企业形象设计作为课程名称的话,是非常片面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详细如下所示:之前企业形象策划授课老师基本就是在学校上课,没有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融入企业当中,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其教学内容不够充实,过于片面,没有把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同时其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明显。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授课教师与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交流。带领学生亲自深入企业进行学习考察,让学生参观该企业的现代农业销售商城,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校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商谈,达成了共识,让学生与授课老师对该企业的企业形象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改良设计。改革教学模式,真正让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对接,不断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为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课程开设面对的专业学生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狭窄的,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是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对象。[4]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无视觉形象统一这一个重要的概念,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规范性以及整体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面向艺术设计的专业学生,分析该范围学生的特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课程设置。这样一来,在单位做工装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从根本上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应用要求,同时还可以掌握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规范,进而发挥最大作用。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与本学科中其他课程的关系没有被进一步明确,同时其没有实现进一步的规范化及系统化。另外,企业形象设计课程跟其他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被进一步明确,缺乏规范化及系统化。上述存在的问题会对学生系统学习和理解企业形象设计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开展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有效学习设计技能及设计知识,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合理地完成设计内容的全面考虑,提升学生统一制定设计方案的能力。同时,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本质上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是一门专业课程。所以,使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跟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系统、紧密、有效地联系在一起,是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之处。
我们需要认识到目前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不足之处,辩证分析其优点及缺点,找到最佳的方法,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审视效果,做好教学理论的改革,促使企业形象设计课程指向进一步明确,促使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充实以及丰富,跟社会实践接轨,发挥最大的作用。
[1] 陈轲.浅谈艺术设计专业企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5(02):150.
[2] 刘妤.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1(04):72-73.
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形象美的关注也从简单的发式、化妆发展到服饰的整体和谐以及个人气质的培养,“包装”对于人们的生活和事业愈发重要,目前社会上形式单一的美发厅、美容院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美的高层次的需求。在许多大中小城市,专门对人的整体形象进行设计的企业已经出现并快速发展。而人物形象设计正是在该行业现有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较深厚的美容形象设计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很难胜任富有创意:以塑造人体内外和谐的整体美为最高目标的形象设计工作的需要下形成的一种技术。人物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形象设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们进行了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方案的探讨和研究;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及人才培养规律,本教学方案从社会和学生的长远角度出发,以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为导向,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知识目标和结构、能力目标和结构和素质目标和结构,从而培养出能够满足我国美容与形象设计行业市场需求的高等人物形象设计技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人物形象设计基本理论,具有较高审美素养,较强美容美体、化妆发式造型实际操作能力及人物形象造型设计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围绕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使学生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我们将课程设置成三大模块: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职业素质。
知识模块是指本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理论知识,将其分为公共知识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
1.公共知识模块。公共知识模块是高校对所有专业均需开设的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工具,也是国家和社会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载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思想政治素质是高素质人才中最重要的素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是各高等院校必需开设的教育课程。此外,我们还增设了形势与政策分析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外语、计算机基础及体育三门课程。
2.专业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所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能力模块的基础,既要遵循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的指导思想,又要结合现实与未来。为此,本专业开设了艺术欣赏、沟通技巧、人文素质教育、形象设计心理学四门基础理论课程。
能力模块中的“能力”主要是指专业能力,而非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本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并不是某几门课程即能达到的,所以我们将能力模块又分为基本技能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两部分。
1.基本技能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是指本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的一些技能知识,为其专业技能课程奠定基础。根据本专业特点,素描、色彩、色彩设计是增加审美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素描、色彩、色彩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课程。而形象设计的外在美受损主要与不懂得皮肤养护基础知识有关,故美容医学基础也应列入本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之中。
2.专业技能模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专业技能模块设置了美容技术、美体技术、化妆设计、发型设计、服装服饰设计、色彩及风格诊断等课程。通过这些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美学理论分析求美者的肤质、体型等外在特征,掌握和运用美容、化妆、发型、服装服饰等技术方法,最终找出适合的色彩和风格为求美者根据需要量身打造。
3.实践技能模块。实践技能模块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开展,本专业建立了美容实训室,化妆实训室,音乐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专业实训基地。美容实训室和化妆实训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定期有老师指导,以增加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以美容实训室为例,在开放过程中,则是面对全院师生作为服务对象,学生可对前来的求美者诊断皮肤类型,并根据其肤质类型为其制定美容护理方案,利用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求美者实行个性化服务,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有机搭配,锻炼了学生作为一名美容师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本模块旨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为此,开设了职业道德、人体摄影、美学欣赏、礼仪训练、形体训练等课程,使其在日后的职业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职业修养。
在上述模块中,在课时的分配上,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分配上,本着以实践课程为主的原则。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课所占比例平均为60%。
本专业的教育学制为三年,我们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课程模块的进程设计。一年级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公共知识课程和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为主;二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接触美容技术、化妆设计、发型设计等专业技能课程,同时继续保留公共知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二年级下学期引入美体技术、服装服饰设计、色彩及风格诊断等专业技能课程:三年级到美容机构、化妆品公司和婚纱摄影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属于实践技能模块。由于职业素质模块所开设的课程均是比较独立的,所以此模块课程是穿插于各学期当中的,如形象设汁心理学、人体摄影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美学欣赏、沟通技巧开设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礼仪训练形体训练、礼仪训练开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五、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包括两部分,即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分三部分进行,一是平时成绩,占10%;二是阶段考试,占60%;三是期末考试,占30%。任课教师应根据平时对学生,卜课出勤、听讲、平时作业等项目,给出该门课程的平时成绩,敦促学生全过程不放松;阶段考试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部分进行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终期考试,采取抽签口头回答。实践考核采用平时考查考核为主结合实践技能大赛的方法。平时考查内容包括实训态度(10%)、实训室常识(10%)、基本操作标准化的掌握情况(70%)、实践报告书写的认线%)四个方面。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之和。
当今社会,广告宣传形式正朝向高流动、高科技、高利润、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之前的商业宣传,在美化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仍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形象设计、规划、管理等问题,使得其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媒体广告与企业形象不匹配,破坏企业整体形象,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形象展现的发展。
Asiaposter(亚洲户外)公司的CEO史默伍德曾说过:户外广告才是真正的大众媒体。不是所有人都读报纸、看电视或者上网,但是任何人只要一出家门,就会见到户外广告。
多年来企业主要依靠传统媒体来做形象宣传,据统计每个路口几乎都有企业画册与海报的投放,重要的广场也会设置电视媒体播放企业的宣传片。琳琅满目的广告处处可见,让我们试想一下,受众每天被重复的企业信息广告包围,广告传播的效果势必越来越不尽人意。因此,企业的广告形式需要创新,不仅在已有的广告载体上寻求新的组合与拆分;更要从广告的形式上有更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杜绝过多的新媒体广告堆积,以避免受众产生厌烦心里。
目前来看,企业在平面媒体上的广告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内容的展现缺乏创新,媒体的应用缺乏发展,虽然出现流动媒体形态车体广告,但植入的形式单一,还是依靠车体的流动性将企业的标志、宣传语带进大街小巷,基本属于平面广告的被动连贯形式。一个好的广告必然需要一个适合的传播形式,因此广告的依托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广告投放者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等等的受众人群做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媒体投放的环境,根据受众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择媒体形式,投其所好的去使用。
企业形象设计是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图形及其应用系统为基础的识别宣传,需要主动出现在受众有效视野范围内,并在相对时间内劝服受众。而传统媒体上的图片和文字广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对于其关注度能持续2 s以上的只占15%,且版面单一更换周期长、时效性也较弱,最主要的是无法及时反馈受众的意见与建议。前期的广告投入与后期的信息反馈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链接,媒体在选择上缺乏主动性、强迫性与新鲜感。
企业的理念识别是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也是企业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词汇,互联网+企业理念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发展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将信息融合,把企业的价值推向新的社会高度。互联网可以更有效的、更快捷的将企业的理念以简练、形象的语言形态传播出去。
企业形象设计需要通过企业的标准文字、色彩、图形三大要素及其应用系统将企业的识别传达出去。因此,如何将行为与形象完整有效结合就是新媒体技术所研究的课题,行为与形象的表达也要依靠新媒体技术。
企业的行为识别分为对内协调和对外交往两个方面。以往对内的行为准则条例规范都是以宣传手册、橱窗栏目、墙体广告的形式进行展现;对外的交往,主要以公关的行为准则、交往规范为主,依赖的对象是有主观意识的人。这些先决条件决定了,行为识别的弊端性,使得行为识别的对内对外无法完整统一连贯运行。对内,宣传范围狭窄、形式单一、接受上属于被动接受,条例的贯彻需要死记硬背。新媒体技术网络、微信平台、数字电视的产生,解决了这一矛盾。企业微信平台使得企业内部外部人员都能了解企业的文化行为准则;网络为企业走向世界嫁接了桥梁;数字技术从交互的问题入手解决了企业课题与外界的直接触摸感应。对外,新媒体技术解决了维度空间的问题,户外广告加入时间特性,将弥补平面广告瞬间记忆的缺点,以动态化多元化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例如流媒体中的车体广告,地铁站的橱窗广告等等形式,随着车体的移动将平面的图片和影像利用时间差动起来。2015年上海地铁静安寺站,统一冰红茶的广告出现动漫、与吴亦凡的真人互动。长长的墙面上安装可以捕捉行人动态的捕捉仪,进入屏幕范围的人就会呈现简笔动漫的图像效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偶尔吴亦凡也会出现在屏幕上,仿佛就在身边一样。
差别性是企业形象识别的核心,在繁杂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企业应追求富有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识别。个性化是企业的标志,方便消费者认同和购买。比如,有两家大型企业,规模、大小、技术基本相同,但一家以“温情服务至上”的形象推进市场,而另一家则没有什么特色,那么这两家的销售结果就大不一样。差别性的实现要依靠新媒体技术,字体设计动态化、图形应用多元化包括色彩的应用打破常规性这是企业差别性体现的内容;宣传不再依据人工分发的被动形式,而是以企业APP的形式主动被消费者接收,新媒体技术为形象系统的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正面回应的效果。
传统媒体下的企业形象宣传以二维形态为主,互动形式也是单一的信件反馈、电话回访等,报纸、杂志、电视、户外广告这些媒体从长远发展上无法解决深度和广度宣传的问题,新媒体网络除了具有传统媒体的优势外,还具有连贯、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点,企业形象识别在新媒体技术环境下,不再依赖单一的媒体形式,企业与消费者的交流实现及时性,与社会的信息反馈更为便捷迅速,便于企业尽快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新媒体是企业形象设计宣传中的有效的媒体形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既是一种内容载体,又是一种信息机构,还是城市中的景观,在无形中体现着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并且改变着城市生活。 有其优越性:功能的优越性,视觉图像从静态到动态的优越性,受众接受程度的优越性,表现创意在形式上的优越性。
在功能上,就数字媒体中展现出企业VI形象的这方面来说,比其他的户外广告灵活性要高,流动的传播方式,更容易让受众接受,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传播范围上远远大于其他的户外广告,可以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会在哪里传播信息。这无异于在每个人的世界树立广告牌,其影响程度难以想象,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媒体传播模式。
从静态到动态的表现方式是传播形式的新发展,静态的企业基础形象系统,在新媒体的技术下,产生时间的延续与时空的错乱,让消费者身临其境,解决平面广告瞬时性的缺点。
在受众接受程度和表现创意上具有优越性,相比其他户外广告有很大优势,很多时候,大部分人在逛街时只是专注的向前走,而忽略了其它的街道。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主动,引导性广告――流动广告。流动的广告要比静止的更吸引人的眼球,尤其是再加上独特的形象设计,就会让受众留下很深的印象。一般的户外广告都是在路边或者楼宇上面,是静止的,人们有时不去抬头就不会看到,而新媒体广告会主动走进人的视野,通过APP 操作了解企业信息,通过数字媒体从声光电的角度吸引受众。
有位知名广告人威廉・伯恩巴克说:“从本质上看,广告是劝说,劝说便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新媒体技术对于信息的传播,目标更明确、画面感更强,信息突出、鲜明美观、成本低廉,最主要的是对受众无要求,受众面积大,实现主动性、劝服性强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媒体捕捉到企业形象设计发展的问题要害,影射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内在的必然联系,从低级到高级连续的发展这一规律, 有利激发人和指导人的意识,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 于欣.新媒体语境下的VI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4(1):39-41.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模特学校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招生,对于如此众多的高校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服装表演人才,如何提高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归根结底,要从教学抓起,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顺应时代的新形式和新要求。《人物形象设计》是服装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新的学科,构建和规范课程体系将为形象设计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为中国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服装表演专业必修课之一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并着重对其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讨。
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其教学大纲入手,按照2010年服装表演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了《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较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化妆》《发型》《色彩》《服装设计》《礼仪》《绘画》等专业课程后才能讲授的,且学生具备了一定化妆等方面的技能,所以此课程要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较好。原在第五学期增加至五、六两个学期,考虑到第五学期是冬季,所以对于北方来说,在着装变换时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又增加到第六学期,可以解决此问题。课时同时增加到60学时,每个学期分别为30学时。第五学期以理论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形象设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第六学期以实践为主,设计多种人物形象,也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并以具体的形象进行动手创作的过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具体调整如下:
根据该专业时尚性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学期的理论讲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PPT演示文稿,多给学生观看图片,以广阔视野、广泛视角的方式,让学生从理性阶段上升到感性阶段的过程,多媒体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功能,使知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课堂走向市场,真正的运用平台的理念。在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授时,就要求在备课时教师查找大量的实例、范图运用丰富生动且具有指导作用的作品穿插其中,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身和他人的形象设计,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为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专业比赛上的形象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部分,可谓课程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大自然的风景、动物、植物,或是周围发生的事,见到的人等等都可作为每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把生活的情景作为背景,以此把无形的想法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得以展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教授大学生时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要认为教师就是有目的地在“教”,学生就是有义务地在“学”,怎样教能更好,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艺术类专业教师要明确的首要任务。凭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讲,教师要充分了解此课程,并在课堂上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要只对书本上的内容,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创作过程进行评价。还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无论怎样,学得好的同学还是稍差的学生,我觉得通过赞扬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目前的大学生个性很强,且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直接批评,我们可以运用尊重和赞赏,不要轻易戳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受到重视和尊重的前提下重新认识该课程,我相信,任何学生都会在不断鼓励下继续努力的。
第五学期理论内容的考核主要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理论层面,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学会归纳并用文字进行总结。实践考核以作业的形式和汇报演出的形式,即在第六学期,每两周完成一个造型,如生活形象、职场形象、舞台形象、影视形象、公众人物形象等等,并拍成照片做成A3尺寸作业集,共完成5张作业利用1-10周的时间,还要要求学生设计完造型后期的电脑制作也要由自己动手完成。剩下四周组织汇报演出内容,把每位学生的优秀作品采用动态演出的形式,结合服装、化妆、发型等多种元素进行展示。最后一周作为课程总结和布置作业展览。通过此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考核每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按照本班百分之二十百分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留院收藏。
一定要结合服装表演专业来讲授此课程,注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展示能力。根据我校“一实两创”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找出讲授和实训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创新点在于:
本校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每学年有两个班级,第五学期理论采取两个班级集体授课,在多媒体合班教室进行。实践部分分两个班级授课,在形象设计工作室和表演厅进行。把这种教学体系称为“一合二分”的形式。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内容可集体讲授,学生多学习氛围较好,教师也不用相同内容重复讲授,但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听课的状态和听课纪律,此类专业课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寻找到适合个人讲课的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例如语言风趣、涉及到图片资料可结合到某名学生进行发挥等等。另一方面在第六学期的实践课程中,如果集体上课会影响到教师辅导的效率,也就是说,学生多共同在一个工作室,完成造型后,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给每位学生进行辅导,所以采用“一合二分”式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来担当教师的角色,即命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题目来给其他学生讲授,如今年的服饰流行趋势,职业类服装的搭配等等,学生在了解了题目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找到素材再进行整理,准备好自己的着装,准备要讲授的演示文稿,还有自己的语言规划,用什么方式来讲,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重新审视该课程的计划,并在今后的课程中会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作业形式采用上交论文、作业实践、汇报演出三种。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系统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未来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因此,我校始终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形象课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一旦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其范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改变化妆色彩、化妆品的质地和强调部位的不同变换丰富多彩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着装的风格,再紧跟时尚潮流,在任何场合都优雅得体,充分展现个人的风采。学习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对色彩、服装搭配等的独到认识,对面部结构、人体线条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在平时可翻阅关于服装、化妆、色彩、搭配、礼仪等相关的时尚杂志,可到服装展览会、画廊走走,或欣赏电影、话剧,陶冶自己的情操,体会其中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要随时掌握每年的流行趋势,准确地把握流行款式及调整色感等与服饰有关的流行领域的信息。
职业中学应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在总结学校以往职业指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职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的指导思想、构建完整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使“3+3”阶段式职业指导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全校上下共同树立全面教育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顺利而稳定的就业。职业中学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应重视一下三大问题。
为了高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贯彻责任性原则、方向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六大基本原则。
责任性原则是落实各层级管理干部职业指导工作主要责任的原则,即各层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是职业指导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上至下的责任系统为:校长副校长处室主任教研室班主任(教师)。
方向性原则又称导向性原则,要解决的是职业指导工作的导向问题。这一点必须非常明确,即以就业为导向,也就是说我们职业指导的教学与训练的各项工作,必须围绕就业做文章,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顺利而稳定的就业。
服务性原则就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思想,围绕客户的需求开展。学校的直接客户是学生、间接客户是家长、最终客户是用人单位,我们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必须围绕这三种客户的需求来展开。
全程性原则是指职业指导工作必须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甚至延长至学生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即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至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天,均要开展系统的职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工作。对于优秀毕业生和的学生,在其毕业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须进行跟踪职业指导工作。
全员性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职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对象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即将下厂实习或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是难以就业的少数学生;二是职业指导工作必须是学校全体员工参与,并且学校要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家长、社会上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
系统性原则是指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均要系统地进行。学校要把职业指导工作纳入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成立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组织管理的系统性;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等部门应按照专业的《职业指导》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多年积累起来的一些成功做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训练。
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完成以下提升: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职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及创业能力;学会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最终100%实现就业。同时,职业指导工作的目标还包括调动创业积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达到职业指导工作的总目标,职业指导工作者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第一,开展职业认知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分类、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原则、意义,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
第三,开展提高职业素质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素质的组成,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标准,利用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四,开展择业、应聘技巧指导,以满足学生人职匹配的要求为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状况、对就业者的要求、工薪待遇以及今后的发展机会;利用各种就业信息通道,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服务。分析招聘信息,按照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标准,根据学生的求职意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同时,指导者还要对学生开展个人礼仪教育,提供有关面试技巧的培训指导等。
第五,开展就业心理指导,调适学生的就业心态,培养其勇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战胜逆境的意志以及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六,开展创业指导,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尽可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一阶段——职一年级。在此阶段,职业指导者应该将国防教育、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结合,侧重专业感知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辅导学生结合社会、行业、专业特点及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区、市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活动。
第一阶段即职一年级又可以分为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两个阶段。第一学期的阶段目标有二:其一是帮助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和自我认知,其二是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素质测评。第一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新生入学军训,向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规范教育、法规教育、责任教育等;由心理室组织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是他们得到适应新环境的训练;由德育处负责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由专教处负责组织开展的学生到企业参观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办讲座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企业,为后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个目标的开展方式主要是由实训处对学生进行CETTIC职业素质测评,以帮助学生测评、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第二学期的阶段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认知,主要内容有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为主题的班会;由德育处组织开展文明风采大赛(区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征文活动;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让学生通过座谈交流了解职业及职业素质;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
第二阶段——职二年级。在该阶段,职业指导者要侧重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对社会需求状况的感知,加强就业能力的指导。即职业指导者应指导学生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学会用法律维权,全面提高就业能力。同时,指导者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提高专业技能及实践经验。
职二年级的阶段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测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内容包括: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管理人员访谈,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执行能力”主题班会,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共同开展的有关职业和就业的课堂教学和团体辅导,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市赛),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企业第二次参观、企业见习,由专教处、德育处、实训处、教学处等共同组织开展的教学实习,由德育处组织开展的“我的职业我能行”主题班会,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专业大赛(国赛)。针对增强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知,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共同组织开展的职业指导课教学,团体辅导活动。针对学生开展职业测评,主要活动是由实训处组织开展的CETTIC职业素质测评。
第三阶段——职三年级。此阶段应重点进行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训练、择业诚信等方面的教育;根据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另外,指导者还应当指导有创业潜质和条件的学生做好创业准备,鼓励他们大胆走创业之路。
该年级的第一个阶段目标是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求职指导方面的培训,主要内容有由实训处开展的个人实习跟踪与指导和求职材料制作、求职规范礼仪等方面的培训;由德育处开展的“模拟求职面试”主题班会。第二个阶段目标是帮助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创业指导、就业准备等方面的工作,以讲座和综合实训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个人创业条件分析 、市场调查和分析、理财、撰写创业计划书等。主要内容是由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实习情况总结分析会、实训处开展的“全面提高学生个人职业形象设计及应聘技巧、择业观培养”主题班会与讲座。
第四阶段——学生毕业后的1~3年。学生毕业后,职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回访,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该阶段的目标是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跟踪,在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主要内容是由实训处、专教处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在学生毕业后的第三年,主要内容是副校级干部组织开展的就业信息收集、毕业生跟踪调查总结汇报工作。
担任职业指导工作的各位老师、专业教师及各处室相关教师必须按教学处的规范要求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处、专教处、实训处、德育处在制订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时,将职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
(1)担任职业指导及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老师,每学期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教学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职业指导教学工作的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教学处主任。教学处汇总教师的总结后拟写一份学生教学过程中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2)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拟写一份学生实习阶段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内容应包括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和建议等,交实训处。
(3)专教处每学年结束时拟写一份职业指导工作专题总结,将职业指导教学、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思路、做法、成绩、问题、经验、体会、建议和改进措施进行系统的总结,交给教学副校长。
(4)教学处、德育处、实训处,每学期末分别拟写一份职业指导专题工作总结,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系统、完整的总结,交给副校长。
(1)逐级考核。实训处对实习指导教师、德育处对班主任、教学处对职业指导课程教师、专教处对专业课程教师的职业指导工作进行学期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教学副校长对教学处、实训处、专教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德育副校长对德育处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考核。
(2)在每学期常规评优中设立职业指导先进个人项目,副校以下干部、行政人员和全体教师,只要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者,均可参评。每学期评选出20名职业指导先进个人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
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是高职院校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与学生的未来就业息息相关,传统的人物形象O计发型课程多集中于对简单技能的传输,与社会脱节,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因此,对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从目前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的实施现状看,普遍存在专业目标不明确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了人物形象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往往想兼顾每门课程都能够拥有较多的课时,使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掌握更为全面,然而学时是固定的,公共课与专业课课时分配不平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当前的设计发型课程与市场需求之间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教材内容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审美眼光的停滞不前使设计发型课程不适于现代人们审美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未能跟上市场发展节奏,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与现代化的发型设计理念,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丧失了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型设计课程、化妆设计课程安排相对均匀,学生所掌握的人物形象设计技能相差不大,且几乎同是朝着同一方向发展,这不仅会使高职学生在求职、就业中丧失竞争优势,而且会造成市场人才需求的空缺,因此,必须加强对发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改革,使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这一职业实训环节往往安排在学生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以此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岗位的衔接,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鼓励学生能够学会获取技能的方式与途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知识技能训练,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专业发型原理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当前社会流行元素,设计出集发型设计、化妆、服饰等为一体的人物形象,其作为当下一门时尚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精湛的技能,而且对学生的审美眼光、文化修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单纯地依赖教师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才能够在训练中掌握发型设计的精髓,并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弥补不足,进而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人物形象设计发型的市场前景、社会需求等进行充分地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与其他设计类专业有所不同,人物形象设计发型专业具有服务性特点,该专业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中需要与客户进行直接沟通与交流,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外,还需掌握与消费者的沟通技巧,能够在交流中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认真倾听客户的想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
建立优秀双师型资源库,聘请高水平的发型设计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鼓励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多样化可促使教师掌握和社会、企业需求相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其次坚持“走出去”;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国外院校进行进修,结合当下发型设计行业发展情况,使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人物形象设计发型国际市场动态。
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责任,也是人物形象设计发型教学目标的要求。学校部门要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设计发型行业的发展形势,并对当前发型设计行业的基本特点进行有效分析,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整知识结构与教学模式。学校可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加强与社会岗位的接触,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进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也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发型大师到学校开展讲座活动,向学生讲述自身的真实经历,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的认识,培养职业意识。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相对新兴的专业,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和当下就业动态相结合。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专业团队教师结合企业单位、已毕业学生反馈信息对学生就业最需求的课程进行设置,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为有核心竞争力和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毕业生。引入校内实训课程,加强课堂真实演示,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除此之外校企在合作中利用现代学徒制不断挖掘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促使知识转化为产能。
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多,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明确当前高职人物形象设计发型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具有可行性的改革与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现代化人物形象设计人才,进而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1]盛乐.关于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中的《发型基础》实践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5,21(12):132-13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代职业对职业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经济”早已演变成“魅力经济”,而魅力首先来自于人的形象——职场竞争中的成功者往往是具备良好职业形象者。近年来,职业院校开设职业形象设计相关课程已不罕见,但课时少、效果不显著使得该课程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从教学法改革的角度探讨了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对提升职业形象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外部形象塑造、内在涵养修炼,帮助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打造职业形象、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审美素养,为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奠定基础。
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审美素养主要依靠美术课来培养。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美术课课时少,内容浅。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是依靠个人的兴趣等零星片断的累积而成。大学期间,与审美相关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形式存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形象设计能力有限。
职业院校的文秘专业开设有礼仪课程,秘书职业也对学生们有着较高的职业形象要求,因此文秘专业学生形象设计方面较其他专业有优势。但由于礼仪课在形象设计方面的内容广度、深度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塑造职业形象的需求。因此,也常有学过礼仪的学生衣着言行不合身份的表现,而通过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能有针对性地改善这种现象。
职业院校中开设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专业不多,主要是依靠礼仪课来讲授与职业形象设计有关的内容,大多数礼仪课的教师认为与形象设计相关的章节就是教学生穿衣打扮,因此分配给这个章节的课时通常较少,教学过程中以自学方式完成这个章节学习的不在少数。
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1)教材版本老旧。职业形象设计的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作为引导毕业生设计自我职业形象的课程必须做到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和技能培训。(2)师资配备不足。甚至某些礼仪课的教师个人都不重视自我的形象设计,这对于专业的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形象设计存在较大困难。(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照本宣科不适合实践性强的课程,安排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较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4)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课堂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不大,导致该课程作为职业人必需的基本技能的价值被忽略。
职业形象是一定时期和环境下,社会或工种对组织或个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素质印象、看法、认识的综合体现。职业形象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职场,个人形象往往是竞争资本。
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假如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服装与体态也将会泄露出我们以往的经历。”这句话非常恰当地表达了形象的意义——传递信息、展示自我。只有让自身的职业形象端庄得体,才能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中建立信赖感。
鉴于学生缺乏对职业场合和职业形象的系统认知。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应从色彩学角度帮助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色调,从美学的角度教会学生打理自身外在形象,从心理学角度塑造干练的职业气质,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引导个人职业发展。
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就是要教会学生们在明确职业方向和自身形象的基础上,能够放眼未来,始终以专业和恰当的方式来打造自我职业形象,以适应职场中遇到的变化。
第一,塑造完美的第一印象。决定一个人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55%来自于外表和穿着打扮,38%来自于肢体语言和语气,而谈线%。因此,在职场中双方见面的一刹那就形成了第一印象的判断,而这种判断一旦形成,很难改变。职业形象设计课程对于仪表(妆容、发型、服饰等)的专业性教学可以帮助毕业生建立自信,在求职的道路上打好第一仗。
第二,发挥职业形象力的魅力。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示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职业、对自身的尊重。大学时期是学习自我形象设计和管理的最佳时期,在职业院校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通过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塑造良好形象,增强社交中的职业信赖感,是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
外在形象是用眼睛来观察的,因此色彩对完美形象来说是最重要的。形象设计中的色彩主要体现在妆容、发色、服饰等的搭配,大多数人有自己喜爱的色彩,但对某种色彩的好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喜欢的色彩就是适合的色彩,如果只是把自己喜欢的或在别人身上好看的色彩简单地叠加在自己身上,有可能令自己的形象大打折扣。
在课堂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应用到个人还需要利用好色布、色卡等工具,在素颜状态下给每个人对照色布找到适合自己的色彩和职业色彩。经过调查发现,色彩诊断工具(色卡、色布)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们因此发现了不同色彩在自己身上的不同效果,这对日后提高自我形象设计的效果不可或缺。
形象设计课程中的发型和妆容设计最受学生欢迎,但也是最难教好的部分。书本上的理论普遍陈旧,而形象设计的流行性与时尚型特点决定了课程的内容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更新知识体系,避免生搬硬套。即使有了最新的理论,任课老师也并非个个都是设计发型和妆容的高手,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需要借鉴来自行业专家的力量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行业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对学生们的造型能力的提高极具指导性。
第一,发型设计。在书本理论指导下,学生们了解不同的形象特征适合哪一类的发型,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困难。发型设计专家能着重指导常见发型的梳理方法,巧妙地使用现有发饰修饰脸型的方法。经过指导和实践,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发型的造型技巧。
第二,妆容设计。市场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店提供化面试妆的服务,可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非常重视个人妆容在职场中的作用。理论课上,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各类妆容的效果,实践课上,让学生们能了解不同化妆品、化妆工具的使用方法。职业化妆师着重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形象特点合理使用彩妆用品,能通过各种技巧在提高化妆效率的同时呈现完美妆容。经过指导和实践,学生们能使用常见化妆工具完成日常妆的设计。
现代职业装具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结合、防护功能与标识功能互补、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特点。由于教学课堂的局限性,无法提供给学生们了解、搭配服饰的足够空间,纸上谈兵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但通过与服装企业或服装卖场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参观、试穿的方式直观地了解职业服饰,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款型。
职业形象中对仪态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举止和表情等。这部分内容在礼仪课程中都有涉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不多,因此仪态训练主要还是通过实践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仪态姿势等。一个人在职场中的姿态除了来自于标准的仪态训练,更多的来自于良好的生活状态和心态。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远不如高中时期,肚子饿了只要填饱就行,心里不舒服了发泄一通,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因此在仪态训练的同时,要从营养学、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让自己保持良好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的方法和技巧,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展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
心理学家霍华说:“一个人最后在社会上占据什么位置,绝大部分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具备良好外在形象的职业人更需要从内在修养上下工夫,乐观开朗、坚韧不拔、谦虚谨慎、踏实肯干,这些都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的品质。所有的课程学习最终都为了养成毕业生优秀的内在和外在气质,从而以饱满的自信,迈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职业形象设计课程中,通过对自身职业形象的气质因素进行设计与训练,学会观察、分析和吸收周围人的气质特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和养成方式,长期坚持,就一定能改善原有气质特征,达到塑造新的职业形象的目的。
职场中,有能力的职业人必定受到青睐,而具备良好品质的职业人才能走得长远。品质来自于个人修养,但也和学校的培养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专门性职业人,每一所院校都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在职业形象设计的课程中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塑造出有学识、有能力、有内涵的毕业生将是最大的成功。
课程教学的效果普遍通过考核来体现,但是该课程的考核不同于传统课程,如果只是通过试卷形式无法考核出学习的效果,因此改革考核方式势在必行。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提供道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职业形象设计,既考验了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够考查出学生动手能力的进步与否。
良好的职业形象不仅仅能展现个人的魅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职业形象设计课程的最大效果,除了教学上的改革,还需要外部力量的协助。
第一,从时间与空间上保证教学效果。足够的课时可以细化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课课时的增加能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熟练掌握技能。除了理论教学,要利用好校内外的实训设施,真正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动手、动脑,以掌握技能。
第二,注重社会需求调研和校内训导同步。职业形象教育要基于专业岗位素质需求,不能简单地作为公共基础课,将内容简单化、单一化。因此保持与行业的阶段性接触、定期的行业调研是保持该课程教学理念更新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