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乐体育:现象安排课程实质十篇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1-08

  课程体系是指将各个课程要素动态安排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进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开办于20世纪90年代末,办学历史较短,主要针对经济文化发达的时尚大都市的影视、舞台形象造型设计的小众就业市场。受当时行业市场发展进程的影响,相关国际企业尚未进入国内市场,行业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名称在设立之初各高职院间便各不相同,2004年教育部出台全国高职高专专业指导目录,才将名称规范为人物形象设计,并纳入到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中招生,专业代码统一为670105,但仍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早期阶段,由于本科院校未开设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师资主要以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大多到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接受短期培训后转型而来,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参考国内一些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如美容、化妆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课程设置,未进行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性设计。虽然在十多年的专业建设中,该专业已从早期的类似零星短期培训的课程逐渐发展到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但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目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与艺术设计类其他成熟专业相比仍差距较大。

  长期以来,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将美容、发型、化妆、服饰作为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同等比例部分,力求培养真正全面的人才。但是,一方面教学硬件设施、师资条件、实训实习模式等并不能完全达到对应要求;另一方面,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从早期的美容美发行业到现在的时尚产业、婚庆产业,乃至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与整合中,且不同区域间的格局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化妆品制造与销售份额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浙江省的影视基地带动影视形象设计产业链独具特色,江苏省的婚庆产业市场成为全国第二大市场。忽略行业的区域发展差异性,统一设置的“一把抓”和培养“面面俱到”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的具体情形。

博乐体育:现象安排课程实质十篇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涉及三个重要元素“,岗指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课指本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证指获取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即三个重要元素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贯通,即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将本专业课程内容与所要求取得的资格证书内容相结合,三元素相互协调且互为贯通的课程体系。在整合该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设置各课程门类时,必须结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岗位需要以及相关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要求,实现三元素之间的有效对接和全面融通,使相关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中,最终让学生在结束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具备职业岗位能力,积累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十分契合国务院关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需求、就业导向”的改革原则,是切实“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且差异性十分明显。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间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紧贴行业市场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统筹开发和就业渠道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办学初期借鉴了北京、四川等地的化妆学校的课程,主要设置了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新娘化妆、影视化妆等,但由于常州乃至江苏省与北京、四川的行业市场差异十分巨大,主要是民用市场,而不是影视、明星的特定形象设计,一方面学校无法提供学生影视化妆等课程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学生在本区域经济圈就业后,所学影视化妆等课程的内容几乎无用武之地,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我校重新审视常州市乃至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的优势,对区域婚庆、美容市场进行调研论证,与省、市婚庆行业协会、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瞄准行业市场,紧贴婚纱影楼、化妆品公司、美容机构对化妆师以及美容导师的旺盛需求,开发与企业相配套的课程体系,使得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市场的实际需要相衔接,更好地适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麦可思公司针对我校2009届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对口率达85%,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上升到92.3%,且该专业的就业对口率与就业竞争力指数均位居学院30多个专业之首。

  2.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新课程体系。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相关岗位工作中,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一对一进行,以人作为设计呈现的载体,服务性与实践性是其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区别于其他设计类专业的最大特点。核心岗位化妆师和形象设计师不仅需要较强的设计与操作专业技能,还需要有严格的个人仪表、服务礼仪与动作规范、安全卫生处理等详细的职业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因此,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建立在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针对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要求和相关技术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培养能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一线人才。具体而言,应该根据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领域对应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线来设置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从而形成工作岗位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及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发展初期,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仅美容师、美发师,而受当时行业发展的影响,这两种职业由于社会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等因素,社会认可度与影响力较低,加之其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局限在美容、发型方面,无法代表和体现人物形象设计涵盖的确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方面遇到障碍,无法深入推进。近年来,随着行业市场发展进程不断规模化与国际化,行业形象快速转型与提升,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推出的“时尚创意会”“时尚中国”等系列化妆与形象设计师电视大奖赛,使得化妆师、形象设计师、色彩咨询诊断师等新兴时尚职业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从职业资格认证的规范与质量提升层面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鉴定中心的大力推动也使得与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相关的新兴职业工种成为具有含金量和竞争力的就业砝码,得到了市场的宠爱。基于这样的发展转变,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要跟进发展,参照新兴的形象设计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将其相关要求内容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一边完成学历学习,还可以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将岗位需求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色彩咨询诊断师等核心职业资格证书的全部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中,充分考虑课程与这些对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的关联度,针对有关证书的鉴定考核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的岗位资格要求相一致,以考取该职业资格证书代替课程考核,实现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互相认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使学生真正具备就业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江苏省在2010年出台了新兴职业工种化妆师的职业资格鉴定统考标准以及要求,同年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即在江苏省率先进行了化妆师职业资格的鉴定,参考一次性通过率达90%。根据我校对企业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化妆师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高,持有该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更富有就业竞争优势,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自1999年以来,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大力推动下,开始被广泛开设。该专业源于中专院校和社会培训学校的美容美发专业,随着专业细分化和整体化的整合过程,演变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旨在培养人物形象设计师、化妆师、美容师和美发师,以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管理人员。不同的院校基于原有的资源等因素,在最终的培养方向上会有所不同,如服装类院校开设本专业会以服装类课程作为主导,而以化妆、发型设计等课程为辅。

  不论是怎样的课程内容设置和培养方向,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作为对人物进行整体形象的设计和包装,必不可少的实操课程之一是服装服饰。不同的院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课时量的多少、教学内容的安排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和亲身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做好艺术设计必须具有优秀的创造力,缺少了创新设计、没有了创意,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出路的。

  创造力(创意能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是推陈出新,是与众不同,是能够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设计;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这种超越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力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更多的内涵: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有丰富的想象力,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有标新立异的精神和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能够完整地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和解释。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同院校各有侧重。例如,有的院校是在原有服装专业基础上开办的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因此,其课程内容以服装专业原有课程内容为主,以美容、美发、化妆课程为辅;有的院校教学师资以美容、美发、化妆为主,服装服饰类的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对应服装课程教学条件也很一般。笔者所在的院校属于后一种情况,该课程的教学条件比较简单、课时量只有48课时。根据此种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根据本专业整体形象设计的需求,精华教学,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如紧密联系化妆、美发课程的教师,根据其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进行服装服饰课程的内容设计,并在教学进程方面也尽量保持同步。化妆课程讲解到中国古代妆面,服装服饰课程就相应讲解中国古代对应的服装,使学生对整体人物造型印象更加深刻。

  针对48课时的有限课时,在服装历史内容的讲解上只能讲解对应化妆课程需要的部分,这样重点突出,又能够深化学生对整体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且通过学习服装历史知识,可以更多地了解相应的服装文化和历史背景,并期待学生能够在整体人物形象设计中,在创意服装造型的设计中,将历史的服装造型活学活用。

  设计服装效果图是在服装制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设计师与被设计者(或者客户)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手段,因此,服装服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用服装效果图的形式,画出自己设计的服装,并能够用效果图形式表现整体人物形象设计,这也是让学生对整体人物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理解,并能够辅助未来的工作岗位。通过效果图也能看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并体会人物形象设计的“整体性”所在。而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个设计师审美内涵和修养的体现。

  设计了服装、画出了效果图、通过了审核,最终需要进行服装的整体制作。服装立体裁剪和制作部分教学内容对于没有服装制作基础的学生来讲,是比较难学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对应的服装结构,但是该部分教学内容必不可少,否则学生设计好的服装,只能花大价钱去专门的制作单位制作,这样会给学生在经济方面加大压力。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表现出了极大的服装制作乐趣,也深刻体会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宗旨。

  以上三个教学内容,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每一部分的内容需要48~60课时,在课时总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更多地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或者教师利用个人时间进行指导。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而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服装服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如下安排和设计。

  活动教学法是以主体参与为内容,以主体互动为过程,以主体构建为结果,通过主体参与来完成教学,实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传授与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活动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服装历史部分已经讲授的内容,布置服装效果图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临摹或者创新性的服装设计,在创新性服装造型设计上,要求体现出古为今用的特点,并针对有特色的服装设计造型,要求学生进行系列服装设计,并配合化妆、发型形成整体造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将全部效果图作品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判。在服装制作教学内容部分,该教学方法体现得更为具体: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同时需要配套服装,因此让学生根据化妆课程需要进行服装造型设计和制作。制作服装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非常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此过程还让学生对整体造型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教学项目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服饰课程中,该教学方法非常实用,以服装制作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根据整体形象设计造型需要,新娘服装、晚宴服装、创意类服装等几类是必须具备的,因此,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购买面料、辅料,制作服装,此过程在教师的辅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应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在该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套服装的制作,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服装的制作。同时也充分与化妆、美发专业技能教师沟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在大型化妆造型比赛中,均要求整体造型的配套,因此也需要制作服装,这也是服装服饰课程实际项目的具体应用。在历年的市级、全国级化妆比赛中,大多数学生需要根据比赛主题,自己设计和制作服装,即使不能自己完成设计和制作服装,也要求学生在购买的服装上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该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意义,许多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服装,体会到了服装制作的乐趣和看到成果后的满足,也对专业更加有自信了。

  地域的优势,使学生可以多参观或者观摩各种服装设计比赛、服装展览,这对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服装设计的真谛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经常带学生、鼓励学生、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装展览展示、艺术展示、画展等信息,动员学生多看、多想。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拓展教学内容,同时弥补教学课时量不足、充实教学内容等,如在服装服饰课程课时量较少,教学内容安排较多,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法很实用。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都受益匪浅。

  在服装服饰课程教学中,服装历史部分、服装裁剪和制作项目的训练,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来进行,尤其是在参加化妆大赛之前,服装都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通过项目教学与自主教学法的结合,给教师的震动也非常大:在比赛的促动下、在实操课教师的共同要求下,学生通过立体裁剪的办法,完成了很多难度较大的服装制作,完成效果也非常好,让人觉得非常出乎意料。获奖的学生又进一步促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过来促动了对服装制作和设计的热爱和热情,所以,教学的顺利进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是学生、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绘画服装设计效果图教学内容的要求下,学生自身的绘画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为绘画能力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地通过动手画的形式来锻炼,因此,通过教师对学生作业量的要求、对设计作品的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在绘画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服装,尤其是在化妆实训课程、各种级别比赛的要求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非常迅速,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也是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重点培养的几种能力。由此可见,比赛、实训课程激发了学生服装制作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学生获得了奖项之后,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制作服装的积极性。而学生的服装作品体现也比较完整,能够在服装、服饰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制作,对于各种服装材料也能够通过制作服装的过程得到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普及,一些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逐步开设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然而,由于该知识点繁杂、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1],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时难度大、效率不高。我们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结合授课对象的背景知识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督促学生课下学习。

  1.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关于《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主流教材以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学生为对象,涵盖的内容范围较广,深度相对较深。此类教材往往以学生具备相关的编程知识为前提,对一些知识点阐述不够详细。此外,许多教材由于出版年限长、知识点相对陈旧,与现代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软件研究和技术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此外,为了使抽象、繁杂的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化,我们在课件、讲义的制作上大幅度地采用图示化的方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图形。图2和图3是在讲解类和对象的概念时,我们所使用的课件的部分内容。

  2.课程知识点抽象、繁杂。Java语言作为一门高级编程语言,其对应的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然而,非计算机专业在编排该类课程时涉及到的课时量相对较少。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时资源成为一个难题。

  3.学生缺乏编程基础,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够。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编程基础差、编程能力较弱。当前大部分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不具备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也未形成编程的逻辑思维。此外,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认为《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系不大,对专业能力培养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2]。

  1.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我们综合阅览了国内外《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3-5],结合学生缺乏程序设计及相关知识的背景和当前Java语言的应用现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设计。我们设计了30%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和字符串、数组等。另外,还设计了70%的核心技术,其中类、对象以及关联内容占40%。基于安卓语言与Java语言中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的关联性,我们设计了30%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设计(graphics user interface)的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认识到Java语言和其专业知识的关联性,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穿插讲解了Java语言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应用范例。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些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Java语言的核心内容类与对象的知识点时,我们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喝到的奶茶引入课堂,与学生共同设计并使用了MilkTea类。图4展示了学生在引导下设计的MilkTea类。

  3.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做好预习复习,我们还充分利用了本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一方面,我们将所有的课件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另一方面,根据课时的进度情况,我们及时将相关章节的难点单独提炼出来设计课程资源,在课程开设之前提前上传到网上供学生预习。针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我们设计了在线测试单元,由学生课下完成,并给予评分。

  服装表演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90年代,模特学校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百余所院校招生,对于如此众多的高校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服装表演人才,如何提高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归根结底,要从教学抓起,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顺应时代的新形式和新要求。《人物形象设计》是服装表演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新的学科,构建和规范课程体系将为形象设计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保证,也将为中国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思路和方法。

  本论文主要研究服装表演专业必修课之一的《人物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并着重对其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进行探讨。

  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其教学大纲入手,按照2010年服装表演培养方案重新制定了《人物形象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人物形象设计是一门综合较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化妆》《发型》《色彩》《服装设计》《礼仪》《绘画》等专业课程后才能讲授的,且学生具备了一定化妆等方面的技能,所以此课程要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较好。原在第五学期增加至五、六两个学期,考虑到第五学期是冬季,所以对于北方来说,在着装变换时相对比较麻烦,所以又增加到第六学期,可以解决此问题。课时同时增加到60学时,每个学期分别为30学时。第五学期以理论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形象设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第六学期以实践为主,设计多种人物形象,也是对于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升华,并以具体的形象进行动手创作的过程。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具体调整如下:

  根据该专业时尚性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五学期的理论讲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利用PPT演示文稿,多给学生观看图片,以广阔视野、广泛视角的方式,让学生从理性阶段上升到感性阶段的过程,多媒体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感官功能,使知识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并把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课堂走向市场,真正的运用平台的理念。在利用演示文稿进行讲授时,就要求在备课时教师查找大量的实例、范图运用丰富生动且具有指导作用的作品穿插其中,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自身和他人的形象设计,并不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为今后的生活工作中、专业比赛上的形象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部分,可谓课程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大自然的风景、动物、植物,或是周围发生的事,见到的人等等都可作为每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把生活的情景作为背景,以此把无形的想法通过有形的具体实例得以展现。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在教授大学生时的教学方法,千万不要认为教师就是有目的地在“教”,学生就是有义务地在“学”,怎样教能更好,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尤其是艺术类专业教师要明确的首要任务。凭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讲,教师要充分了解此课程,并在课堂上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不要只对书本上的内容,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创作过程进行评价。还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无论怎样,学得好的同学还是稍差的学生,我觉得通过赞扬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目前的大学生个性很强,且不愿意接受老师的直接批评,我们可以运用尊重和赞赏,不要轻易戳伤学生的自尊心,博乐体育学生在受到重视和尊重的前提下重新认识该课程,我相信,任何学生都会在不断鼓励下继续努力的。

  第五学期理论内容的考核主要以提交论文的方式,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吸收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把知识上升到一定理论层面,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学会归纳并用文字进行总结。实践考核以作业的形式和汇报演出的形式,即在第六学期,每两周完成一个造型,如生活形象、职场形象、舞台形象、影视形象、公众人物形象等等,并拍成照片做成A3尺寸作业集,共完成5张作业利用1-10周的时间,还要要求学生设计完造型后期的电脑制作也要由自己动手完成。剩下四周组织汇报演出内容,把每位学生的优秀作品采用动态演出的形式,结合服装、化妆、发型等多种元素进行展示。最后一周作为课程总结和布置作业展览。通过此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考核每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按照本班百分之二十百分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留院收藏。

  一定要结合服装表演专业来讲授此课程,注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展示能力。根据我校“一实两创”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找出讲授和实训的最佳切入点。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创新点在于:

  本校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每学年有两个班级,第五学期理论采取两个班级集体授课,在多媒体合班教室进行。实践部分分两个班级授课,在形象设计工作室和表演厅进行。把这种教学体系称为“一合二分”的形式。主要原因在于理论内容可集体讲授,学生多学习氛围较好,教师也不用相同内容重复讲授,但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听课的状态和听课纪律,此类专业课不要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定要寻找到适合个人讲课的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例如语言风趣、涉及到图片资料可结合到某名学生进行发挥等等。另一方面在第六学期的实践课程中,如果集体上课会影响到教师辅导的效率,也就是说,学生多共同在一个工作室,完成造型后,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给每位学生进行辅导,所以采用“一合二分”式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来担当教师的角色,即命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题目来给其他学生讲授,如今年的服饰流行趋势,职业类服装的搭配等等,学生在了解了题目后首先要查找相关资料,找到素材再进行整理,准备好自己的着装,准备要讲授的演示文稿,还有自己的语言规划,用什么方式来讲,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重新审视该课程的计划,并在今后的课程中会主动思考、善于总结,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程作业形式采用上交论文、作业实践、汇报演出三种。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即要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系统过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未来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因此,我校始终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看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形象课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学生在学习此课程一旦掌握了最基本的方法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其范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改变化妆色彩、化妆品的质地和强调部位的不同变换丰富多彩的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着装的风格,再紧跟时尚潮流,在任何场合都优雅得体,充分展现个人的风采。学习人物形象设计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对色彩、服装搭配等的独到认识,对面部结构、人体线条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在平时可翻阅关于服装、化妆、色彩、搭配、礼仪等相关的时尚杂志,可到服装展览会、画廊走走,或欣赏电影、话剧,陶冶自己的情操,体会其中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要随时掌握每年的流行趋势,准确地把握流行款式及调整色感等与服饰有关的流行领域的信息。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服务业逐渐受到关注,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空中乘务人员及地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航空行业的发展,很多院校增设了空中乘务专业,这也是对现有教育体系的完善。空中乘务专业的目标是为航空企业培养适用专业化的综合性人才,便于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形象设计这门课程是贯穿整个空乘专业的核心,但是这也是很多高校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所忽视的。

  第一,高校的空乘专业对课程定位不准确,不重视实训环节的教学。我国高等教育以短时间培养人才为主,很多空乘专业的教师为了能够在较短的学时内将空乘专业的形象设计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考试也基本是理论性的考核,对实践课程设置并不重视,给航空企业的服务质量带来不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自己人生的职业规划。

  第二,实训课程比例不高。形象设计比较重视应变能力,同时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琐碎,知识类型也涉及到很多方面,而很多高校却没有设置很多对应的课时,在较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较高的实践水平,这是很困难的。

  第三,实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很多高校培养空乘专业的学生,缺乏和航空企业的联系,不清楚行业发展最新情况,学生厌学情绪比较严重。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实训内容的把握并不准确,不能满足航空业对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在工作岗位重新学习和适应。

  第四,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空乘专业形象设计课程在授课时主要进行案例分析或者讲演联系,即使具备条件的院校开设实训室,也只是进行形体或者体态的训练,没有创设真正的工作情境,不具有方针的职业情境模拟,效果不佳。

  第一,科学定位形象设计课程以及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项目任务。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应该重视人才培养的应用型,根据形象设计服务的教学内容,科学定位形象设计课程,合理安排实训课时,在总课时和实训课时方面要增加,理论和实训课程最合理的比例是二比三。高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专业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加强和航空企业的联系合作,针对航空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性强的实训内容。教师还可以到附近的航空公司,根据目前航空行业发展情况及战略目标,和航空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研究最先进的形象设计的教学内容。

  第二,提高教学的组织性和教学效率以及改革形象设计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该积极支持空乘专业的形象设计实训课程,加大投入,根据航空业的客机机舱模拟实训基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项形象设计动作完成以后可以进行角色的互换。教师要注意观察各个小组进行的情况,针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进行课后说明。教师可以和航空企业联系,让学生在学习完成形象设计相关内容后到航空企业相应的岗位进行真实实训,让他们早早积累工作经验,到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形成良好的职业形象设计服务的习惯。

  第三,加强实训过程监控,完善形象设计课程评价体系以及学生积极参加校外的航空形象设计大赛,提高相关专业的技能水平。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观念,形象设计的学习成绩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如何使用,教师应该重视过程考核,提高平时实训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实训项目的考核应该由学生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最终的成绩更加客观、准确,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综合掌握情况。学校可以播放形象设计相关的比赛专题片,学校内部也可以举办小范围的形象设计服务比赛。还可以推荐形象设计优秀的学生到电视台拍摄形象设计宣传片,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四,实行混合式教学,在线课堂和实体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训练学生的基本文化艺术素养,提高协调能力。目前很多科目的教学都是用翻转课堂为主体的混合学习模式,空乘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使用这一教学方式的优势,指导教师的观念转变和行动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提高形象设计知识的运用。空乘专业的教学可以结合目前的网络、多媒体及CBT等教学软件,和项目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一体化。

  高职空中乘务专业教育是培养面向航空公司基层、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教育,在教学上要兼顾理论教学与服务技能的双重培养任务。其中,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是空中乘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形象和强化服务意识很有益处。可以说:“学习化妆与形象设计技巧,是空乘人员的必须,也是提升空乘服务业整体形象的必要。”[1]

  目前,不少职业院校乘务专业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了《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旨在通过对空乘人员的职业装扮、形象塑造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乘人员的化妆方法,掌握专业形象塑造的实质,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其将来从事客舱服务员工作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在与旅客的沟通与交流时提升专业度,成为“美的化身”、“形象的使者”。[2]

  该课程理论部分为60学时,实训部分为26学时。在空中乘务这种特殊专业教学中,实训尤其重要。例如,空乘人员的基础妆容和客舱妆容的学习,仅仅靠理论教学,哪怕是辅以醒目清晰的图片和教师准确而详细的讲述,其效果也只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如学生在日常光照和模拟客舱中几分钟的实践领悟。经过实训,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掌握不同灯光下最合适的妆容。

  另外,仪态、体态、语态教学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礼仪和形体训练也是空中乘务专业很重要的课程,这两门课程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礼节礼貌知识,提升气质和修养。同时,在实际工作中,空乘人员的坐、立、行、走,以及礼节礼貌知识运用,都要配合得体的妆容、发型来完成,学生不仅要练习在客舱狭窄的过道中始终保持优雅的姿态,还必须保持完美的妆容、发型,以及在打破生活规律的高强度服务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试想,一位仪态优雅的空姐,因工作压力过大,造成脸上布满粉刺或青春痘,那么,这样的职业形象会给乘客什么样的观感?所以,空乘人员必须依靠各类化妆手法、发型、护肤、美甲等常识,进行自我保养休整。这些内容的学习更要通过长期的实践体会,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和长期的课后督导和巩固,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职业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安排等诸多方面尚属于摸索阶段,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多数高职院校因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没有专用的化妆实训教室或模拟机舱,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能利用课桌上的小镜子进行实际操作,看不到整体形象,因而不能结合服装、发型和光线进行整体衡量。中国色彩第一人于西曼曾说:“审美时,要准备一面能远远照见全身的大镜子。……它给我们一种类似哲学思辨的基础:客观、全面、整体、多维……也唯有它,会对我们的形象说真话,而手镜永远只会放大你脸上的雀斑和黑眼圈。”[3]

  各个学生的皮肤、五官、气质类型不一样,化妆手法完全不同。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种技巧,应多开设实训课程,进行“点对点”的辅导,并将学生分组分批地安排到有大穿衣镜、场地明亮的化妆间里,90分钟的课时只安排10人上课,教师根据空乘人员的职业妆容“色卡”和符合乘务员工作、生活要求的服饰搭配,为每位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才能更好地提高实训效果。而大课教学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的专业知识,并会让没有掌握化妆技巧的学生感到“没脸见人”,甚至不愿意上职业形象设计课,且课堂内容易产生混乱、嘈杂的感觉,影响教学效果。

  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守则》明确规定,在校学生不得化妆、染发、佩戴首饰,而空乘专业的学生在开设了《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以后,为了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必须每天配合制服,盘发化妆,因而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显得特别突出。

  学校的课程安排较紧,学生在初学阶段往往需要花费1―2小时才能完成妆容,而很多学生因时间紧张,出现迟到现象,或者干脆“素面朝天”进课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很不利于学生形象的维持和专业督管。

  职业形象设计的宗旨是职业第一,美丽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开一切杂念,不理会别人好奇的眼光,利用周末时间和午间休息时间进行练习,通过不懈的努力进行自我形象改造,获得空乘人员优雅的职业形象。同时,学校也要针对空乘这一特殊专业,制定特殊的管理条例,督促学生保持鲜明的职业形象。

  职业形象是一个大系统,包含内涵、外表和行为三个子系统,也就是包含体态、仪态、语态这三方面。[4]《空乘人员的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气质塑造、服饰与形象塑造、美容化妆学习、日常保养及声音形象塑造这几个方面。而这些内容也在同时开设的《空乘服务礼仪》、《空乘人员形体训练》及《空乘服务沟通与播音技巧》的课程里占有极重的比例,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可达30%。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其他课程,共同研究教学方案,根据每门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具体,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起来。

  为了培养学生的气质、服务意识,以及提升职业形象,在校期间,学生都要严格穿着制服、黑色皮鞋,女生盘头、化淡妆,对于着装不整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加强管束。

  2.妆容与形象塑造:包括美容化妆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空乘人员客舱化妆、生活化妆,发型设计及皮肤保养。

  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先采取分段分项目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课程的各个环节和技巧。同时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扩充,提升学生的品味和修养。比如,增加西曼色彩学的内容、插花和茶艺的内容、打造形象基础架构的内容;通过“点对点”辅导,利用专业工具为学生进行个人色彩、款型、风格的诊断;针对学生的空乘制服,设计出对应的彩妆“色卡”;同时,根据学生的脸型,分析出适合的妆面界限和发型界限等。[5]

  本门课程的授课方式是理论和实训合一,我院空乘班人数为50人,理论课可调整为26个学时,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实训课程可调整为60个学时,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10人,每组学生接受训练的时间为6个学时,其中2个学时进行服饰板块的实训,2个学时进行妆容实训,2个学时进行日常护理实训。在实训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打造出符合空乘人员标准的职业形象。

  讲评可分成三种形式:教师在训练中的讲评,测试后的讲评,学生互相讲评。在实训中,每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是不同的,教师无法做到为每一位学生平均分配指导时间,可以让学得较好较快的学生指导稍微差一些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相互帮助也可以调动学生课后练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职业形象决定职业生涯,职业形象决定人生命运”。[6]空乘人员职业形象设计是集理论、实用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每一堂课都必须做到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精到塑造、经常训练,才能打造出优秀的空乘专业毕业生。

  [1][2]李勤.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1).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传播技术融为一体,综合处理、传送和贮存多媒体信息的数字技术,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中,使课件内容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

  多媒体课件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固定结构类型、生成型结构、智能性结构三类,根据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多媒体网络课件可分为:

  (1)课堂演示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具体的动画等方式表现出来。

  (2)学生自主学习型。在多媒体CAI网络教室环境下,学生利用学生工作站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如目前流行网络课件多数就是这种类型。

  (3)专业技能训练型。主要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训练、强化学生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课外学生检索阅读型。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进行资料的检索或浏览,以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如各种电子工具书、电子字典及各类图形、动画库等。

  (5)教学游戏型。寓教于乐,通过游戏的形式,教会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件常见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有:线形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由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设置路径的结束;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形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线形结构组织信息的课件就像传统的教科书,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阅读时顺序性强,灵活性差。多媒体采用非线形的网状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导航系统任意地跳转到某个单元内,也可以进行联想检索,更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目前的课件多是以这种网状组织结构来组织信息的。

  多媒体课件总体要求内容简洁明了、交互性好、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1)布局要简洁明快、突出主题;(2)颜色的搭配要合理;(3)对象的逼线)配音的选择要恰到好处;(5)根据课章内容需要适度运用动画;(6)内容的呈现适度直观根据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余地。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软件的一个特例,多媒体软件开发的通用模式是由多媒体专家BrianBlum提出的,是一种以分析、设计(指导设计与交互设计)、测试与评价四个层次的开发模型,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个教学课件的开发决策制定之前,要对需求、课件所实现的目标及制作课件的物资条件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以解决是否开发,开发的条件是否具备,开发后是否易于普及和提广。分析之后,就要做出总体方案的设计。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确定教育思想能否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的问题。因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在整个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课件的总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尽量发挥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有机地集成,来形象、生动地反映教学内容和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数的课件仍按照传统教学的节,将课件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又分成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各知识点采用的媒体素材形式,页面的设计等也属于课件的设计范畴。课件设计的结果为课件脚本,在后面还要具体地讨论。

  ①素材的选择与设计;②选择开发工具;③制作多媒体课件;④多媒体课件的网上;

  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是课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项工作实际存在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实际、脚本设计和软件编写的每一个阶段。课件评价基本从信息呈现、人机交互、教学过程控制、文档提供等方面提出课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指标。

  课件的推广与使用是很重要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开发出的软件不使用或使用范围小,无疑是对人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

  【1】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2000.5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课程内容繁杂,与其它专业课程重复内容较多,如旅游企业形象调查课程内容有重复,旅游企业形象危机处理课程内容有重复,旅游企业形象案例内容有重复。因此,在组织《旅游企业形象塑造与维护》课程教学时,要根据开课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学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在教改前始终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停留在表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如讲授企业形象cis战略等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时,教师只能通过课堂上对各子系统的设计和构建的叙述让学生了解授课内容,但是无法达到学生真正掌握和操作的目的。

  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经费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旅游企业形象塑造在教改前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如做旅游企业的形象调查项目,原理性强,计算较多,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难,学生只能通过在教室内假定命题进行项目的设计与计算,但具体的调查过程受教学实习条件和课时少的限制而不能具体的实施,由于学生设计的方案的合理性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实训实习过程中以认知性项目为主,如企业外在特征的识别、了解知名企业形象塑造的案例等,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旅游企业形象塑造与维护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根据旅游企业岗位需求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在每次授课时需要提供详细的授课方案,详细说明课程的具体安排,包括每小节课的授课目的、重点及难点,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及要求,从而使课程清晰明了,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安排学习进度。

  教学大纲制定的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旅游企业形象塑造课程进行改革,就必须根据高职旅游相关专业人才从事的不同类别岗位的培养目标修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重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的类别、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调整学时数,适当地简化理论教学,重点讲授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注重不同章节内容的层次性和连贯性,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在保证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总学时的50%,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强化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其次,设立独立教学实践周,安排一个星期的独立的集中实习,安排学生在校外旅游企业管理实践,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布置实习任务并进行考核,通过集中实习,再次巩固学生掌握旅游企业形象的调查、设计、维护等实践技能。最后,注重产学结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模拟创业设计活动,利用学生创业设计进行实践教学。同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确保学生人人动手参与不同岗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为改变传统黑板的枯燥的抽象教学方法,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形象,采用网络搜集案例、图片、现场拍照等途径,制作旅游企业形象塑造教学课件,可以更清晰的传授教学内容,增强真实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教学容量大、直观性强,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层次了解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点,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辅以板书,可以减缓多媒体的教学速度,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吸收,促进搭建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

  交互式光盘将色彩画面、配音解说、现场讲解等真实场景引入课堂,更具有直观性,增强教学效果。交互式光盘具有仿真性和交互性,使得教学内容真实可信,更便于学生自学。仅靠有限的学时就学到企业形象设计塑造的技能是不可行的,而交互式光盘可以在电脑上播放,引导学生在光盘的指导下有选择性地学习,为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供了可能。

  学生学习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两种,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被动接受者,接受知识的效率有限。只有基于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每个班级组织建立2个课程兴趣小组,在没有教师主导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与课程相关的知识,由学生自己通过搜集资料、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来完成全部过程。使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责任定位。教学设计按层次区分,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即:课程教学设计通常由教学组长(教研室领导或学科带头人)负责,课题教学设计一般由课题主讲责任教授(主课教师)负责;一堂课教学设计由任课教师负责。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功能定位。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教学管理文件,其主要功能是突出如何实施教学。也就是说,一堂课教学设计功能就是一堂课的教学指导纲领,要求其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内容定位。目前,各院校统一规范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课程(题)名称、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组织实施、考核的组织实施六项基本要素。任课教师必须对每一教学设计要素进行认真地研究,把诸要素的本质内涵搞透,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与教学实施相关的结论。特别要搞透教学对象的现状和需求,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清教学流程和教学实施的思路。

  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动态定位。教学设计因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1]。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需求协调发展,不能一个设计管“永远”。

  熟悉教学对象,掌握教学特点,是教师搞好一堂课教学设计的前提。因此,教师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情况,熟悉教学对象特点,才能使一堂课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2]。

  了解教学对象对本课内容的熟悉程度。如在我院药学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分析这门专业课时,他们已经学过分析化学,而这两门课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学生对药物分析这门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解教学对象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应当通过查询课表、与已为该教学对象授过课的教师、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一堂课教学设计。了解教学对象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设计的基本依据。应采取各种媒体结合、案例分析与练习结合、学生登台讲演等手段,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有机融进教学设计中。

  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必须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由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学会等术语构成。任课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之前,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所有知识点的数量及表达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设计配套。

  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一堂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任课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和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条件、课程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逻辑关联性,设计教学步骤。教学步骤就是进行教学的程序。一堂课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引入、宣布授课内容(标题、目标、重点、难点等)、讲授、读书、讨论[3]、答疑、小结、提问等。授课教师对每一步骤都应进行精心设计。引入课题内容,要设计得自然、合理,可采取提问、实例分析、复习前课内容等方式设计;授课内容按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已确定的方法、时间区分等进行设计;讲授按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标准,启迪学生思维、传输前沿知识、互动主题内容的思路设计;读书、讨论按照读什么内容、思考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运用什么方式的程序进行设计;答疑按照共性问题(大多数学生提出的问题)集中解答,少数问题局部解答,个别问题个别解答的分层答疑思路进行设计;小结按照归纳、提炼、升华内容,注意把握的问题,对发展(前沿)问题思考的思路进行设计。

  设计教学课件。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之一。设计、制作课件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任课教师要根据整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好课堂授课课件。课件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力求简洁明快,切忌把课件设计得过于复杂、花哨,以免冲淡主题[4]。教学设计,并不是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也不是单一媒体或教学方法的设计,而是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规划。因此,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为上好一堂课打下坚持的基础。

  [1]梁金昆.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王 光,刘腊梅,李江霞.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教育,2011.30

  广告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创意性、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型人才,强化广告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主,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应当成为改革的重点。

  专业课是加强和深化专业素质培养的重点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专业意识,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培养科研意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注重求实、创新,充分体现本学科主要发展方向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新动向。根据“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的现代课程改革新观念,专业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不同部分知识的侧重点也不同,课程的内容构成必须兼顾,突出各自所长。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教师难以把课程的每部分都讲解透彻。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将此课程分成若干独立的课程进行讲授,如《包装设计1》《包装设计2》,《VI设计1——标志设计》《VI设计2——品牌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全面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的内涵,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包装设计1》中,学生根据课程理论知识展开学习,课后作业也根据理论知识确定。《包装设计2》中,教学以实际设计项目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九牧源”产品包装设计、“妙云”水包装设计。《VI设计1——标志设计》中,教学以标志的形式设计为主。《VI设计2——品牌设计》中,以实际设计项目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如“鑫东鹏”建筑公司VI形象设计、“九牧源”食品有限公司VI形象设计。案例教学法是MBA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法上,注重采取案例教学导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包装设计2》中以实际案例为课程主题,以学生自行收集素材、整理资料、完成设计为主,教师只作方向性的指导。课程结束前让学生模拟实际竞标提案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案例选择上,教学实践课程直接引入企业项目,培养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熟悉了未来的工作环境,使其得到综合性的多方面训练。

  教师以典型案例授课为主,学生在实训阶段按照教师给定的命题或是实际设计案例进行演练,以个人或是小组为单位确定项目完成计划,并按照市场调查、方案产生、项目实施、成功评价四个阶段实施。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如,针对2013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设计实践命题就是《VI设计项目》,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调查设计,通过实际公司案例,针对公司形象进行市场调查、形象定位、方案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实际案例在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工作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要想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校内的技能展示、设计竞赛等形式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都进行了真实项目的实训。项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组织的专业设计比赛;二是企业提供课题的业务投标;三是由任课教师在社会上寻找的设计项目。如,九牧源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包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福州鑫东鹏建筑有限公司企业形象设计等。这样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将授课内容与时展的需求相结合,充分将课堂教学的专业知识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充分将学校的有效资源与市场、企业相结合,如此优化教学的资源配置,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创意思维,才能够让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的优秀人才。总之,实践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已学过的基础知识,也将理论课程进一步延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李巍.广告经典故事——超级名牌的广告战略.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